清朝末年的著名小说家李宝嘉,是晚清文坛“谴责小说”流派的代表人物。他擅长用现实主义笔法,对清朝末年的黑暗腐朽的朝廷统治进行辛辣讽刺与揭露。他的作品《制台见洋人》,曾经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,很多人都会有印象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《制台见洋人》中,李宝嘉用高超的艺术笔法,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位清朝大员制台大人的丑态。这位制台大人,平素里作威作福,威风八面,“是个有脾气的”,只要对方“官比他小一级”,他就会颐指气使,趾高气扬,“喝了去,骂了来,轻则脚踢,重则马棒”,官威大的不得了。
但这位制台大人一旦听说是外国人的事,立即像霜打的茄子,瞬间矮了半截,“你还不晓得外国人的事情是不好弄的么”是他的口头禅,也是他内心真实写照。但凡是外国人的事情,他是一味妥协,“洋人开公司,等他来开;洋人来讨帐,随他来讨。总之:在我手里,决计不肯为了这些小事同他失和的”,一副奴颜卑骨之态。
制台大人的丑态,正是对清朝末年朝廷上下的真实反映。晚清时期,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破了清朝国门,用武力逼迫清朝皇帝割地赔款,在清朝国土上耀武扬威。而清朝皇帝无论是道光咸丰还是光绪,乃至不可一世的慈禧老佛爷,面对外国人都只能忍气吞声,对他们畏之如虎。偶尔心血来潮抵抗一下,往往也心有余而力不足,令人叹息。
相比之下,清朝农民们的表现则要硬气的多。鸦片战争中,道光皇帝的正规军在英军攻击下一溃千里,毫无还手之力。但广州三元里的农民们,基于爱国之心,面对侵略者的洋枪洋炮奋起还击,“三元里抗英”一仗打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威风和决心,极大震慑了外国侵略者。
无独有偶,当时被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,也曾发生了一起类似事件。葡萄牙人是欧洲列强中第一批开展对华贸易的国家之一,从明朝万历年间就在澳门设立居留点,以此作为拓展亚洲市场的跳板。
但到了清朝末年,英国、法国等西方强国后来居上,动用武力在清朝攫取大量非法利益,惹得葡萄牙人垂涎三尺。1840年到1842年鸦片战争中,英国人捞得盆满钵满,葡萄牙人再也按捺不住,开始了武力强占澳门。
1846年,葡萄牙海军上将亚马留,抵达澳门就任第79任澳门总督。亚马留是葡萄牙著名的鹰派,企图效仿英国,用武力迫使道光皇帝就范,从而实现独霸澳门的野心。
亚马留在任期间,悍然践踏清朝主权,开始向澳门当地人和商船征收苛捐杂税,按照葡萄牙法律审判清朝百姓。他动用武力强行解散清朝在澳门设立的南湾稽查处,清朝官吏遭到驱逐。亚马留还不顾清朝农民的利益和感受,以修路为名,大肆拆除清朝居民的住宅、商铺,甚至还挖掘清朝百姓的祖坟。
道光皇帝已经被西方列强打怕了,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做出任何抵制。澳门的清朝农民们,却不吃这一套,他们眼看葡萄牙人在祖国土地上横行霸道,义愤填膺。
有一个名叫沈志亮的农民,他满怀爱国之心,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狠狠惩治一下这个葡萄牙人亚马留。1849年8月22日,沈志亮假扮成路边摆摊的商贩,守候在亚马留必经之路上。他一个农民,也找不到兵器,就把平常割草的镰刀当成武器暗藏身边。
亚马留骑马经过时,沈志亮假装拦路喊冤递交状纸,靠近亚马留后一手扯住亚马留,一手拿出镰刀,当场刺杀了这个罪行累累的侵略者,“以镰刀杀之马下”,然后迅速撤离现场。
亚马留之死震动了葡萄牙和清朝两国。葡萄牙人恼羞成怒,向清朝发出战争威胁,逼迫道光皇帝交缉拿并交出刺客。道光皇帝已经被西方列强打得没了脾气,生怕挑起战争,急忙责令地方官从速破案。最终英雄沈志亮被捕,光荣就义,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颂歌。
参考史料:《香山县志》《澳门月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