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齐白石关于蝉的画作。 资料图
乡间的盛夏,到处是知了的乐园。
那天,我在家里听到了今年第一声知了的叫声:“知了,知了”,这声音终于又回来了!
知了是俗称,其大名叫蝉。一个曼妙的黑色精灵,身穿一件黑里透着点微红的衣服,燕尾服般透明羽翅里有着叶脉一样的暗花纹,它似乎是盛满火热夏天的河流,树干是它怀抱在身的指挥棒,在夏天深处演绎一场浩大的、情感豪放的旷世交响。
儿时老家的房前屋后栽种了不少树,炎热把村庄折磨得筋疲力尽,蝉的叫声也流着汗,淹没了村庄。大人们嫌蝉的叫声烦躁,而我们小孩子,却千方百计地想要逮住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。趁父母午休时,我便偷偷溜出来,叫上一两个小伙伴去捉知了。知了一般都待在树的高处,我们把两根竹竿接在一起,顶端插上一个且深且狭的网子去捉知了。捉知了时,将竹竿顺着树干,悄悄地把网口贴过去,一套一个准。
儿时我们抓知了有很多办法,其中粘知了的方式也常用。黏胶必须自己动手做,首先找到橡皮筋,再找些汽油,倒进玻璃瓶,把橡皮筋浸泡在里面,第二天就可以使用了。粘知了时,用一根细细的竹竿,取出一点玻璃瓶里的黏胶,轻轻地粘在竹竿头前,看准知了的位置,轻轻地靠近,对准知了的翅膀,哈哈,抓住了,任凭知了拼命鸣叫,也难以逃脱。
还有一种抓知了的方法最简单,我们称为找知了。知了产卵的地方是在树下,产下的卵半个月就孵化出幼蝉。幼蝉长期在地下生活,有着冬暖夏凉的条件,也很少有天敌来威胁。它们经过4—5次蜕皮后,就钻出地面,爬上树枝,最后一次蜕皮——金蝉脱壳,成为成虫。夏夜,我们在大树下察看小洞口,耐心等待知了钻出来,一抓一个准。
有时,知了很早就从洞里爬出来,有的已经爬在树干上,并继续往上爬行,有的却还在地上寻找着要爬上去的目标。这是我们最轻松的时刻,也是感到惊喜的时刻,因为很容易地就能捉到它们了!
知了抓多了,我们还能分辨出不会叫的知了——“哑姑娘”,其实是雌蝉;整天叫个不停的是雄蝉,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,像蒙上一层鼓膜,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。雄蝉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,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,能起共鸣的作用,所以鸣声特别响亮,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。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,则不能发声。对此,我和小伙伴很了解它们,拥有话语权。
后来,我远离家乡,到城里参加了工作。尽管夏日里总能听到蝉鸣的声音,但是已没有了到外面去寻找知了的兴致,然而儿时捉知了的情景仍历历在目,难以忘怀。怀念年少时光,慨叹大自然生命的瑰丽,回顾得多了,便又多了几分牵挂。(陆明华)